【波茲南】半遊記:歷史交疊性的兩三事

近期因為在打「【遊記】猶太歷史間的世界」的一系列文章,發現有許多想法無法連貫說明,於是另外找了一些資料,在一連一之後發現這個世界的歷史並不像平常所看到的非黑即白,所謂的黑與白是因為我們所站歷史角度一直缺乏改變,倘若我們用不同角度看這個世界,理解每個細微的紋理,那麼便能清楚的發現好像每個國家的行為並不分對與錯,只有能不能受大眾認同的差異而已。



Service Civil International in Poznan
這讓我回想到在工作營期間的一個工作坊,那是由地主組織(Service Civil International in Poznan)所主持的小型工作坊,主要是為了讓我們對整個組織的歷史有基本知識,同時也帶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背景〈因為此志工組織出現於一戰之後,協助居民修繕及建設〉。除了簡報的介紹外,兩陣營的歷史解釋成為工作坊的另一個重頭戲,主持人Ada將我們分為四個人一組的兩方陣營,一邊是有關協約國的字卡:泛斯拉夫主義、東正教等等;另一邊是同盟國相關的字卡:鄂圖曼帝國、殖民地等等,希望我們就自己這方有的十張字卡解釋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的原因。

我們的字卡
我們這組被分到的字卡分別是:泛斯拉夫主義(Panslavism)、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黑手黨(Black Hand)、民族主義(Nationalism)、文化鬥爭(Kulturkampf)、殖民主義(Colonialism)、三國協約(Triple Entente)、帝國主義(Imperialism)及東正教(Orthodox Christianity)。再經過五分鐘的討論後,我們還是決定把幾個不明意義的單字訴諸電腦,最後重新整理之後,變成一個五分鐘的小小分享;而另外一組則是站在同盟國角度分析戰爭開始的原因,最後發現,其實不管是結盟的過程或是開戰之前所發生的任何一件枝微末節的小事,都牽引著一國利益的轉變,只是這次的結果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各國想要得到的除了大國的保護之外,更多的是自己國家利益的取得。

另外一組討論實景
最近學校的國際關係也講到權力平衡的理論觀念,讓人不禁想將所有的想法混在一起說明,只可惜時間一直不多一直沒有機會做全面性的整理,或許先於此做結,未來有時間,或等我有了全面性的概念後,再就此深入討論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