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茲南】旅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問路記

一個月,身為一個旅人,身為一個語言弱勢者,
希望自己和當地人有交集,卻遲遲不敢踏出那一步。


出發前我曾經和許多人談過有關於自己不敢跨出人際關係第一步的問題,對將要來臨的旅程因未知而充滿焦慮;但一直到出發後我才發現,真正困難的不是跨出第一步,而是在失敗的第一步後跨出第二步。

在飛往法蘭克福的班機上,踏出了第一步,卻因為坐在機翼附近噪音太大無法順利溝通,只知道坐在我旁邊這對紐西蘭情侶要去法蘭克福轉機去英國,或許對話原本是可以持續下去的,但因為真的受不了自己因為聽力不好要求別人重複說過的話,而將對話畫下句點。坦白說,在十個小時的飛行結束後,對於這件事很後悔,也為無法再找到話題而感到難過。

在第一次失敗經驗之後,總覺得自己在跨出第二步時會更加卻步;然而,現實的作用力之大,直叫人不得不屈服。下了機場開往中央車站的巴士後,首要任務便是找到晚上住的青年旅館,但如何在每逢夏天大興土木的波蘭(因為冬天天寒地凍無法動工)城市地圖中找到目的地?這個答案在我走出車站的瞬間便成了無解題,只好硬著頭皮在拖著行李漫步街頭半小時之後(旅館的訂房資料顯示,從車站到旅館不用十分鐘的路程)決定問問看路人。

第一個路人是一個20幾歲的年輕女子,因為在出發前曾聽聞波蘭的年輕人基本上可以用英文溝通,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當我用很緩慢帶著些沒自信的英文問她時,只見她上半身前傾眼神中帶著認真的看了看我手中的地圖,此時看到她如此用心的試圖幫我眼前乍現一片光明,可惜這片光明在她說出波蘭文之後徹底被黑暗吞噬,她指了指我來的那個方向,接著又是一大段的波文,等她說完之後,我點了點頭,用波文的謝謝向她道了一聲謝,便帶著滿腹的疑問往她指的方向走去。接著的第二組、第三個路人也大概是這樣的狀況,然而第四個路人使人印象之深,直到現在已經過了三個月依然無法忘懷。

第四個路人是一位年輕父親,他穿著橫紋POLO衫、一頭金髮,推著嬰兒車走在路上的他顯得特別友善,因此我走向他想解開我對這個城市的疑惑,他大概看了一下地圖和地址後用英文親和力十足的告訴我:「我在這邊已經住了二十幾年卻不知道這附近有這樣的地方,或許你要搭公車或電車去找找。」不好意思反駁,便再道謝後繼續往該去的方向。在這個年輕父親之後,我決定接下來問路都要問波蘭的老婆婆,哪怕波文不通至少本身的專業─俄文或多或少也能發生一點作用。

雖然和波蘭老婆婆的俄文不通,就連最終也沒有明確的告訴我旅館在哪哩,卻幫我在地圖上定位,告訴我自己現在在哪裡,這也是為什麼能再問過第六個路人(第二個婆婆之後)迅速找到目的地的原因,看到招牌的瞬間眼淚真的差點落下來,因為原本八分鐘的腳程,卻硬生生被我走成一個半小時。

由此可知,出門在外與人之間的互動真的無法避免,倘若一開始就問車站服務人員,可能走半小時就夠了;但相對的也使我在之後的旅程中,更能勇敢的問路了!

(traffic hostel位於三樓,隱密性高不易找尋)

留言